的缘由之一。
他剥夺了一位九窍武魔的强大体质,以此等体质,压制九日丹的反噬痛苦,完全不成问题。
而修成此丹法,谭书常就可以突破了。
因为此丹是需要丹我两修的,所以在修行之时,谭书常得自魔罗天司的三百年道行,可以化入九颗外丹中。
魔罗天司的道行问题解决,二证合道之后的低谷期,可以避开两次,此时不突破,更待何时呢?
唯一可惜的是,《渡厄仙经》的第六卷无心,还是没办法创出。
但谭书常在翻阅了几卷书道传承后,已经决定转换思路,从另一个角度创出第六卷了。
存天理,灭人欲的思想境界太高了,甚至还在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”这等思想境界之上,所以远不是现在的谭书常能够达到的。
几个早被谭书常炼化的阴神从血池中飞出,化作了抬莲的力量。
莲花高举,而后落下。
在血池的水面上,微微浮动,像是在随波逐流,而莲台之上的谭书常,却是已经这九日丹修行大成。
九颗外丹凝结,其中八颗副丹,每一颗都内藏三十年道行。最后一颗主丹,内蕴一个甲子的道行。
自此三百年源自魔罗天司的道行尽去,谭书常也随之心中没来由的一松。
久违的突破之机再次出现。
而这一次,没有天地压制,也没有各种滞碍瓶颈,谭书常极为顺利地迈过了那一道关卡。
一证长生,明悟自身,奉迎天意,告诉这天地,自己的需求是什么,然后向这苍天证明自己有多能活。
而这个阶段的修行之士,只要能有三百年道行,便可以开始尝试合道了。
别看三百年道行听着不多,但实际上想要积累出三百年的道行,一般的一证长生者,可能至少要千年时间!
那等能增加道行的丹药,只要出世一颗,毫不夸张地说,每一次都要死上几个一证长生者。
而这二证合道,是与自身所修之道相合。
自此,修士为所修之道,但所修之道不为修士。因为有些修行之士所修炼的道,是同一种。
比如剑道。
修行剑道的修士,数量极其多,总不能合道一个,就能视之为这位能代表剑道了吧?
“你的道是什么?”
一个没来由的声音,出现在了谭书常耳畔。
这不是有人在问。
而是天地的力量,感应到了他的合道气机后,以他散发出来的气息为模版,所演化出来的问道之音。
“不知道。”
这是谭书常的回答。
“不知道自己的道,如何合道?”问道之音响起了第二问。
“我不过一个未成仙的修士,连道的面都没见过,如何敢言自己知道了道呢?”
“不知道自己的道,不敢谈自己的道,如此畏首畏尾,踯躅不前,这合道,你确定你能合吗?”问道之音开始第三问,这一问已经开始有些咄咄逼人了。
而随着这一道问道之音落下,天地的力量便要将谭书常逼出这一个突破阶段。
这是问道失败了。
不过,因为谭书常此时是在血池之内突破,所以天地的力量才刚有些许变化,三道“山水之神”就一跃而出。
一时之间,血池内的天地力量再无波澜。
于是,谭书常的突破继续。
他不知道自己所修之道是什么,因为这就相当于让一个小学生,去写生活感悟的作文。可一个小学生,又能有什么生活的感悟?
即使有,真的是完全对的吗?
所以,学校从一开始就教人不要撒谎,然而到了写作文的时候,首先要学会的,就是撒谎。
为赋新词强说愁,亦或者生搬硬套。
不过,谭书常虽然不知道自己修行的是什么道,但是《渡厄仙经》的第六卷,他在转换思路后,却是已经有了头绪。
“过犹不及!”
这是谭书常的第六卷《渡厄仙经》。
他以“无天”修成一证长生的法域,这个法域的威能,强大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。一切有之事物,在他的法域中,他可以一言强行将其化作虚无。
唯一能避免化作虚无的,就是法宝。
但法宝也会因为法域的威能,直接灵性大损,暂时失去其本身具备的威能。
这样的法域威能,谭书常眼下还能控制,凭此踏入二证合道,但等到三证留名仙道之时,会有很大可能反过来拖累他。
此前谭书常想自创《渡厄仙经》的第六卷无心,便是想凭此将法域的威能再抬升一个层次,然后寄托在天地中。
只要能成,法域不被人从天地中剥离出来,那么谭书常就相当于拥有残缺版本的真仙不灭之力。
但无奈的是,始终未能成,所以谭书常只好转换思路。
而至此,谭书常的二证合道,便算是成功了。
182、弑师是这里的正途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